生命之源在於水,這句話可一點也不誇張。我們的身體有高達60%是由水組成,水分對於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是不可或缺的!然而,在現代社會的種種生活作息下,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陷入「脫水」的危機,讓身體機能受到威脅喔!
什麼是”脫水”?其實很簡單!
所謂”脫水”就是體內的水分流失過多,無法滿足細胞的需求。造成脫水的主因無外乎以下兩種:
💦 水分攝入不足
包括缺乏補充飲水,或攝取過少含水性食物。
💦 水分排出過多
如過度流汗、嘔吐、腹瀉等,使體內水分大量流失。
許多人都忽視了每天至少需要1500cc的基本水分攝取量。再加上現代人常有小酌、喝咖啡的習慣,使體內水分的代謝排出加劇,自然就更容易落入脫水的危機中了。
渴得沒用?身體早有”先兆”!
等到感到”口渴”的時候,其實身體已經開始脫水了喔!因為渴感是最後被啟動的機制,一旦啟動就表示體內水分已短缺許久。
在那之前,身體會透過各種先兆,提早警告你注意補充水分:
🚨 小便次數減少且顏色深黃
因為腎臟為了節約水分,使小便更為濃縮。
🚨 皮膚乾燥緊繃、缺乏彈性
這是因為皮下組織中的水分嚴重不足。
🚨 眼睛酸澀、視力模糊
缺水會影響眼球的滋潤保養。
🚨 頭昏、頭痛、易怒或無力
這是大腦的警示訊號。
一旦出現上述症狀,就要立即採取補水措施,別等到口渴了才想起來喝水喔!
脫水對身體伎倆百出!
如果沒及時補充水分,讓身體持續處於脫水狀態下,很容易就會誘發下列一系列問題:
😖 消化功能失常
缺水會使腸胃蠕動力減弱,還會加重便秘情況。
😖 熱病難紓解
汗液的大量流失會使體溫更難迅速降低。
😖 腎結石高危險
少量的尿液會使結石更容易在腎臟內形成。
😖 免疫力走低
水分流失會影響血液循環及淋巴系統運作。
😖 皮膚粗糙暗沉
缺水會使皮膚乾燥失去光澤,易長紋路。
更嚴重點在於,若持續忽視身體的警訊,長期慢性脫水可能會大大增加罹患腎病、心血管疾病等風險。所以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啊!
如何補水對症下藥?
一旦發現身體有脫水的跡象,最好是立即採取以下的補救措施:
✨ 多喝開水、白開水
適當補充每天1500-2000cc的水分。
✨ 多攝取高水分食物
像是牛蕃茄、西瓜、哈密瓜等皆富含水分。
✨ 適量補充鹽分及電解質
可喝點高鈉飲料或吃些鹽、糖水。
✨ 避免喝濃茶、咖啡及酒精
這些會加速排水作用,適得其反。
✨ 暫時避免激烈運動
劇烈流汗會加劇脫水現象。
平日保持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習慣,體內的水分自然就能得到適當補給及調節,遠離脫水的威脅。
健康有賴水分,快動身呷飲吧!
水為生命之源,也是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石。我們固然生活在高度現代化的環境,但這並不代表就可以忽視對水分的需求。
保持適度的水分攝入,不但有助肌膚光彩、精神奕奕,更能有效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。讓我們養成多喝水的好習慣,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對待健康,用行動呵護身心,活出精采燦爛的人生!